2025年3月,云南丽江的现代花卉产业园内,习总书记同当地村民和技术人员亲切交流时说到:“花卉产业是‘幸福产业’,要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成果。”总书记的嘱托,不仅为这座西南小城的花农点亮了希望,更折射出中国大地上万千特色农产品的振兴图景。
让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见证一下这些“乡味”农产品的变身之路吧!
从“小特产”到“大产业”:总书记的富民密码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强调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科技赋能、全链升级、三产融合、生态协同,品牌打造,联农带农,将农产品打造成富民强村的“金钥匙”。
01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新引擎”
总书记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2025年3月19日,习总书记在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将花卉产业打造成“幸福产业”,推广“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技术”,要求“深耕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全产业链”,推动玫瑰、彩色马蹄莲等品种迈向高端化。
2022年10月26日,习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南沟村考察苹果时指出,延安苹果产业“大有前途”,要依托气候与科技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根据习总书记的指示,延安苹果成功实现三产深度融合,成为全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022年7月13日,习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考察棉花种植基地时强调,通过科技支撑、机械化与规模化提升棉花品质和产业竞争力。
02
全链延伸,释放产业“倍增效应”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方向。
2023年9月24日,习总书记在山东枣庄峄城区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考察时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2020年4月20日,习总书记来到柞水县金米村考察当地木耳产业时,称赞“小木耳大产业”,要求推动智能大棚种植与全产业链发展。
03
三产融合,拓宽增收“新空间”
总书记注重以“文旅+”激活乡村多元价值。
2022年7月14日,习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考察时指出,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让千年葡萄园成为游客打卡地,葡萄干、葡萄酒与民宿体验交织成“甜蜜经济”。
2023年4月11日,习总书记在广东茂名考察荔枝种植园时强调:“要推动荔枝全产业链发展,让千年荔乡焕发新活力”,要求提升保鲜技术、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并探索文旅融合路径。
04
生态优先,筑牢产业“绿色基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产业发展。
2021年3月,习总书记在福建省南平市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要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要求“通过生态种植提升品质”,让一片绿叶富一方百姓。
2022年4月11日,习总书记在海南五指山市毛纳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勉励村民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2020年6月,习总书记在宁夏西夏区葡萄酒产区考察时,肯定宁夏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总书记强调要将产业发展与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让葡萄藤成为防风固沙的“生态卫士”。同时通过技术和文化助力打造知名品牌。
2025年,宁夏葡萄酒在柏林葡萄酒大奖赛冬季赛中取得佳绩,成功打造“东方波尔多”的国际形象,实践了总书记“加强宣传推介,提高附加值”的要求。
05
品牌引领,擦亮产业“金字招牌”
品牌化是产业增值的“终极密码”。
2025年3月习总书记在云南丽江古城考察时意外带火当地咖啡。云南咖啡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总书记与游客交流时点赞其“国际市场受欢迎”。
2024年9月11日,习总书记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习总书记要求加强品种保护、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2020年5月11日,习总书记视察山西省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时指出,“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06
利益联结机制: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2023年12月14日,习总书记在广西来宾市考察当地甘蔗产业时指出,广西时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来宾市通过“公司+基地+蔗农”的模式,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和糖业产业优化升级,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做大做强“甜蜜”事业。
脱贫攻坚时期,习总书记强调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差异化发展,以现代高效的农业模式带动人民奔向致富之路。从2013年考察湖南湘西柚子园时提出“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到2019年深入信阳光山油茶园关切询问“油茶产量如何、市场销路怎样”,总书记走遍大江南北,推动江西于都富硒蔬菜、重庆石柱黄精、吉林查干湖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成果”的富民理念。
以品牌为帆,向世界出航!
甘肃土豆、宁夏枸杞、重庆柠檬、广西白糖……中国农产品正搭乘新通道班列走出大山向大海。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580亿元,这不仅是供应链现代化的胜利,更标志着中国农业品牌化战略的纵深推进。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铁丁老师指出:“新时代农业品牌的竞争,本质是情感共鸣的争夺。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文化认同,情绪价值正在重构消费决策链。”通过科技和文化的价值注入,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话语权正在重塑。
让世界品尝中国味道,我们已在路上!
文章来源于:农参,不代表本官网立场,转载只为分享更多行业观点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